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卓越工程師培養分為校內和企業培養環節,通過校內培養環節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工程科學與人文社科知識,具備現代機械設計與分析、工藝與制造、測試與試驗、集成與開發及其自動化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應用能力,具有工程潛質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能在機械制造企業從事設計開發、應用研究、運作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卓越工程技術人才;通過企業培養環節使學生能夠結合學?;A理論教學、基本能力培養及綜合素質系統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企業運作及工程實踐經驗,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真正具備工程實踐及工程應用能力,快速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期待本專業畢業生畢業五年左右達到以下目標:
1、具有高尚的社會公德、良好的人文科學素養和工程職業道德,能夠履行并承擔機械制造裝備領域工程技術人員應盡的社會義務及責任;
2、具備扎實的力學、機械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工程材料、機械設計工程學、機械制造基礎、自動化基礎、企業管理、人文等基礎知識,能夠針對機械制造裝備領域內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和綜合;
3、具備在機械制造裝備領域多學科背景下復雜工程系統的分析與設計、加工與制造、測試與控制、系統與集成能力,勝任機械制造裝備領域內的產品設計、開發、制造及管理工作,并具有創新意識;
4、具有本專業領域內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及組織管理的能力,了解其科技前沿及發展趨勢,不斷自我學習,能夠適應不同環境賦予的工作任務,主動拓展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在不同的崗位上做出貢獻并獲得自身的持續發展;
5、具備扎實的制圖、計算、實驗、測試、文獻檢索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能夠在與同行業研究機構和人員進行溝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在不同地域開展機械制造裝備領域相關的技術和服務工作。
6、熟悉企業生產流程,掌握本行業若干種現代設計工具,具備產品概念設計、原理設計、結構設計的能力;機械制造工藝、裝配工藝、檢測分析及規程編制能力;解決生產現場質量問題,處理現場工藝的能力。
二、主要課程
C語言程序設計、機械制圖及CAD、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材料及熱加工工藝、有限元法分析及應用、控制工程基礎、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機械制造技術、測試技術基礎、計算機數控技術、機械系統創新設計、數控綜合實踐、機械制造裝備設計、現代制造系統、可編程控制器及應用、質量控制與可靠性、認知實習、企業綜合實習、數控綜合實踐。
三、學制與學位
實行完全學分制,學制3~6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四、就業方向
可到企業、科研部門及高等學校從事各類機電產品的設計制造、開發、應用研究、技術改造、試驗研究、運行管理、經營銷售及其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